当前位置:首页资讯 → 正文

家长要说一不贰给孩子多些弹性空间偶然反复无常也不妨

2019-11-23 14:50:08  阅读:6758 编辑:责任编辑NO。石雅莉0321

文章纯属原创,版权归本作者所有,欢迎个人转发分享。

"妈,我和同学一起在楼下玩。"孩子刚回到家后放下书包和我说。

我回答:"行,但是只能玩半个钟,待会儿要吃饭。"

孩子爽快地回答说:"好!"

结果,过了一个钟,孩子还没回家。担心孩子可能会遭遇危险,我就立即下楼去找,过了一会儿,我看到孩子正兴高采烈地玩着呢。看到这幅场景,我有些哭笑不得,心里也有点火气。

我喊了孩子的名字,孩子这才向我走过来。"不是刚才答应我只玩半个钟吗?现在都已经过去一个钟了好吗!你下次要是再这样,我就不让你出来玩了啊!"

......

孩子完成作业后,问我:"妈,我已经写完作业了,我能不能看两集我最喜欢的动画片?"

我答应:"可以,但是就只是看两集啊!可别像你白天一样,明明是玩半个钟,最后却玩了一个钟。"

孩子又爽快地答应了,结果,过了很久,在我以为孩子已经睡着的时候,孩子竟然还在外面看动画片。这时,我就真的很生气了。"你不是和我说只看两集吗,现在这个点,你应该不止看了两集吧!"

说完,我就打算关掉电视。孩子急了,朝我喊道:"等等,妈!这集快要播完了,正播到精彩的时候,你别馆电视呀!"

听到这句话,我更是气不打一处来。但是,我还是关掉了电视。

白天的时候,孩子出尔反尔,我已经原谅了孩子;而现在,孩子竟然又一次触碰到了我的底线,我坚决地拒绝了孩子的要求。

教育是弹性的,父母可以偶尔出尔反尔,给孩子留一些弹性空间,不然父母就会显得过于死板;但是,父母也不能过于出尔反尔,否则孩子就会变得目无章法。

为什么父母总说一不二:对孩子过度担忧

对于上面的事情,相信不仅我一个人经历过,很多父母也经常面对孩子出尔反尔的现象。担心孩子不信守承诺、不遵守规则,这是父母说一不二的根本原因。深层剖析,从父母的态度中我们大家可以看到父母对孩子的担忧。

事实上,孩子出尔反尔的原因是多样化的,这与孩子的年纪、认知、父母的教育方式、孩子所接触到的环境有一定的关联。

具体来说,孩子出尔反尔的原因有以下几种:

孩子不懂得承诺的意义

年纪小的孩子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"承诺",不知道答应别人的事情就是承诺,他们更倾向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。

很多时候,他答应父母的要求仅仅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罢了。

孩子被迫答应承诺

就像上文我对孩子说的,除非孩子只答应玩半个钟,我才会让他出去玩。所以,这时,孩子为了出去玩,只能被迫答应只玩半个钟。但是,事实上,当孩子开始玩乐之后,孩子就会忘记自己要只能玩半个钟的事实。

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承诺

很多父母喜欢逼迫孩子去完成孩子不可能完成的事情,比如说"下次考试考

到班里前三名"。迫于父母的威严,孩子只能被迫给出承诺。对于毫无把握的事情,孩子在开始行动之前就已经失去了信心。

这种时候,孩子更容易陷入自暴自弃的状态中。

家长没有做好榜样

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,如果父母常常失信,那么孩子就会形成类似的坏习惯。

比如说,父母明明已经答应了孩子这次考试考好就带孩子去游乐园,孩子也

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,但是父母却失信了,找了一个借口。

长此以往,下次孩子就容易在失信时找一个借口来应付父母。

偶尔出尔反尔,给孩子留出一些"弹性空间"

父母仔细反思上面几点关于孩子总是出尔反尔的原因,那么父母就会发现,孩子出尔反尔的根本原因还是出在父母和孩子所生活的环境上面。

因为父母没有好好地教育孩子,所以孩子不懂得承诺的意义;因为父母的教育理念出现了差错、思想过于死板、提出的要求不符合实际情况,所以最终才会出现出尔反尔的现象。

这也更给父母一些提示,父母应该让教育变得有弹性一些。

那么,偶尔的出尔反尔会给孩子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好处呢?

适当地满足要求,意味着尊重孩子

在很多家庭中,虽然父母知道要对孩子好,要关爱和尊重孩子,但是在执行

操作的时候,父母还是将孩子置于一个较低的位置。这样一来,父母的形象就会变得比较严厉、没有人情味、死板、不懂得变通。

相反,偶尔满足孩子的要求,父母在孩子眼中就会变得有人情味地多、也会变得温和一点,孩子也会更加愿意靠近父母。

表面上,父母只是答应了孩子的小小要求,实际上,这还体现出父母把孩子放在了心里面。

过于死板,孩子更可能变得叛逆

规矩过于死板,还可能造成孩子出现"习得性无助"的现象。在童年时,孩子越是缺少什么,那么长大之后,孩子可能越去补偿。而且,小孩子都有逆反心理,大人越不让自己去做什么,自己就越要去做那件事情。

举个简单的例子,父母越不让孩子碰游戏机,那么当孩子逆反之后,孩子可能更要去碰游戏机。

化"无奈服从"为"愉快地接受"

在父母的严格管教下,孩子一直是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。若是孩子一直处于

一种紧绷的状态,那么孩子的心态和心理极易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。人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绷的状态时,突然松下来也是一件和常见的事情。

父母也是一样的,长期不间断地工作了一段时间,突然有个假期就开始放飞自我了。孩子一直遵守规则,偶尔也松下来。

表面上看,孩子出尔反尔了,但本质上孩子的意识里还是知道规矩是不能不遵守的。在孩子偶尔的破规矩时,父母偶尔的放纵更会让孩子意识到,父母是关心他的、父母不是死板的、父母也是有人情味的。

这样一来,孩子更愿意愉快地去接受规矩。

正确实施"弹性教育",父母要把握度

事实上,父母的担忧也是有道理犯。父母担心若是自己经常出尔反尔,那么孩子可能会变得叛逆,但是没有给留出一点点弹性空间,对孩子可能也不太好。

那么,究竟父母该怎么样正确地给孩子留出一些"弹性空间"呢?

规矩少而精,制定和执行都应该有弹性

孩子的认知还不够完全,没什么耐心,父母制定太多规矩,孩子反而不能完全记住,更有可能变得急躁,和不耐烦。所以,父母制定的规矩应该少而精,让孩子都记住规矩。

其次,父母和孩子在执行规矩时也应该有弹性一些。

比如说,父母不让孩子吃垃圾食品,但是孩子说要吃冰激凌的时候,父母偶尔也可以破例让孩子去吃一回。吃了东西之后,孩子就不会那么心心念念了。父母不让孩子玩游戏,但是孩子提出要玩的时候,父母也偶尔让孩子放纵一回。孩子玩得尽兴了,下次就不会想着偷偷玩了。

在具体的执行上面,应该是有商量的。如果父母懂得尊重孩子,那么孩子也会回报父母的。比如说,当孩子完成任务之后,父母夸奖孩子。孩子得到了肯定和夸奖,也间接得到了尊重,那么下次孩子就会用"做的更好"来回报父母。

培养"灰度思维",少一些"专制"

"灰色思维"是由任正非提出的,意思是做事不能非黑即白,应该寻找一个"灰度值"。父母的教育理念也应该包含"灰色思维"才对,这是一种灵活教育的体现。

对于孩子莱索,规矩代表着一种约束,因为有了规矩,孩子的行为被约束了,因此孩子不会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,更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。但是,孩子不懂得自己为何需要遵守规矩,他只知道这是父母要求他做的。

当规矩变成一条条冷冰冰的约束时,孩子更难遵守;但是,当规矩变成一条条建议时,孩子反而容易接受一些。很多时候,父母认为正确的,在孩子眼中,不一定是正确的。

但是,父母会因为孩子的身份而拒绝听取孩子的建议。父母的这种表现就是一种缺少"灰色思维"的表现。让孩子具有话语权,这是弹性教育的一个标志。

在父母未必正确的前提下,考虑孩子能否接受更为重要。孩子也是人,不是一个没有情感、冰冷的机器。

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听话,该有的规矩还是得有,但是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,能够变通的时候就变通一下了。我们该给孩子多留些"弹性空间",偶尔的出尔反尔反而更有助于塑造一个立体的、有血有肉的孩子。

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,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,在育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,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,让我们孩子能更好地成长!

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,如果您喜欢这个篇文章,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!

图片源自网络,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相关阅读
推荐排行
热点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