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资讯 → 正文

孟母三迁已过期现代育儿注重精力内核不明白就只能平凡

2020-03-04 20:39:10  阅读:2203 编辑:责任编辑NO。石雅莉0321

环境影响在我国的众多家长心中一直是一个心头隐患,因为我们作为人类,人性中最薄弱也是最畏惧的,就是"离群"。

人类在原始的自然环境之中很难存活下去,从古至今,"抱团取暖"的群体式生活才能活得有保障、更安全,这一条生存法则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DNA之中。

昔有"孟母三迁"教会了亿万中国母亲"甩锅"

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大家从小就学到了,民间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是非常深刻的,尤其是加入了教科书中之后,在我们几千年来的中国母亲们心中,为了自家娃学好,就算搬家搬到破产,那也是伟大的母爱。

实际上呢?现在还能回忆起这篇课文的各位,仔细回忆一下,似乎文中对于孟母对儿子的教育言论却基本上没有,精力全都用在了搬家上面。

这还在于在古代的文化中,女人要遵守三从四德的规范,在孟子父亲死后,孟母要"夫死从子",别说像现代母亲一样"凶残"地管教儿子了,她得伺候儿子还差不多,大事上面还得听儿子的,搬家能够说是一种无奈的手段。

毕竟,搬家是要钱的啊!

这种教育方式显然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演变,并且衍生出了各种版本,家长们、尤其是宝妈们最得心应手的教育方式就是:"别跟XX玩!他学习成绩差!""XX学习那么差把你带坏了!""为什么做这种事?是不是XX教你的!"

然而家长们却忘记了,在小学课本中也有这么一篇课文,是关于毛爷爷小时候用功学习的,当时他家里非常穷,只能在人声鼎沸的菜市场上一边卖菜一边读书学习。

这时候是不是家长又想起了另一句话——"你看看人家,你看看你!"于是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又涌上来了。

有毒的"定式思维"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社会

以上这一连串的反应,其实是我们的民间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式教育对我们每个人的驯化,根深蒂固、很难改变,在强调独立个人的人格培育、强调个性的现代社会,是非常不适用的。

我们的家长似乎一生都在埋怨:

孩子学坏了就一定是游戏害的、是坏孩子害的,亲手教会孩子如何"甩锅"之后,又对孩子怒吼"你怎么就知道埋怨别人?"令人无语;

看到别人家优秀的孩子,不仅不去探究别人优秀的原因,反而还要问孩子"你说人家怎么学得那么好?"令人崩溃。

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日复一日地灌输之下,孩子有样学样:我学坏是因为别人教我这样做,我调皮得怪哥哥带着我调皮,我学习差是因为游戏太好玩了……

但是长大之后呢?社会可是不会惯着孩子的,不仅不会像你们邻居家的哥哥一样老老实实"背锅",反而会狠狠地甩孩子几个巴掌,用"扣钱、处分、警告"教孩子做人

家长们都听过这句话吧:如果你不好好管教你的孩子,早晚有一天别人会替你教育他。

不断追寻"背锅侠"的家长,缺乏的是"精神内核"

我们的家长非常擅长焦虑的育儿模式,一旦发生不如自己意的情况就一定要找一个"背锅侠",非常容易就认为一种行为的错的、坏的,然后下结论:孩子学坏了!

但实际上,各位家长们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,我们究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呢?而那个目标要怎样才能完成?

很多家长一想到这里,往往会思路混乱起来,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希望的那种成功人士?好好学习,然后……不知道了,总之先好好学习。

很显然,各位家长们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。也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,更不知道如何才能完成自己和孩子的目标。

试想一下,如果你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,列出一个完美的计划表,你说孩子,咱们按照计划一步步来,最后你能成为一个超级优秀赚钱超级多、你最想要成为的那种超级厉害的人,我陪你一起努力。你猜孩子答不答应?

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期望和梦想很美好,但往往没有实现梦想的能力,因为家长自身就不具备实现自己梦想的能力,更何况辅助孩子完成他的梦想呢?

在习惯性甩锅的生活方式影响之下,很多成年人都失去了自己的"精神内核",只是遵循着"老办法"去教育孩子,对于这些"老办法",其中的道理家长自己也说不清,不敢深入探讨,有的时候孩子问得多了,家长反而暴怒,打骂着孩子让他赶紧去学习别那么多废话。

这种心虚何尝不是空虚的躯干里没有"精神内核"导致的呢,家长被问到无解,因为无法解答而逃避问题,又如何能帮助孩子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"精神内核"呢?

在很久以前我看到一篇故事,说在外国某个家庭里,作者看到他们家里有个舅舅已经40多岁了,从外面捡了一根铁管想要拿回来做笛子。

在作者的询问下得知这个舅舅没什么事业,普普通通地生活,也没有结婚,但是一直像个孩子一样快乐地活着,而他们全家都支持他,包括那位老母亲

于是作者发出了感慨:自由地活着真好,被家人理解真好!

这类"剧毒"的故事曾经也让我迷茫过,当年我还在上学,看到这个故事我也在想:我辛辛苦苦上学真的不快乐,为什么爸妈不能让我快快乐乐地去种地呢?

而我妈妈看到这个故事之后,她给我的回答是:"你上学不快乐,我上班也不快乐,但是我知道种地只是看上去好玩,天天种地你就更想回来上学了!"

这种所谓的快乐式的鸡汤塞满了我们的生活,人人都在强调互相理解,但实际上却更希望别人先来理解自己。小孩子是这样,我们大家可以理解是因为他们思想不够成熟,没有建立独立的人格,所以需要依附于家长。但是成年人也要求孩子先理解自己,这不是太幼稚了吗?

只能平庸却又不甘心平庸,恶性循环地下一代

我们只会慢慢的像自己的父母,在人性的深处,在自己人格的深处,我们越是长大越发现,在一些深层次的思想上,我们和自己的父母出奇的一致。

有一些年轻的家长比较可悲,他们说"有了孩子我才明白原来当年父母伤害我的行为也是迫不得已",但是清醒的年轻人却说"有了孩子之后我立志不要让我的孩子受我曾经受过的委屈"。

有的年轻父母被愤怒冲昏头脑第一次打孩子的时候,对自己的行为很震惊、很痛苦,下决心控制住自己的情绪,不让父母做过的错误教育重演在自己的孩子身上。

而有的年轻父母打了孩子之后就像"上了瘾":啊,原来是这样,怪不得我爸妈要打我,该打。于是心安理得地打骂着自己的孩子,反正教育孩子那么难,反正什么人格什么成熟我也不太懂,那就这样吧。

那些曾经从自己父母那里受到的委屈和痛苦,一些人截住了,不让它们延续到下一代。

而更多的人屈服于感性生物的弱点之下,被这种思想的同化渐渐架空了自己原本就空虚的"内核",他们没什么可以留给自己的下一代,只有从自己父母那里继承来的"甩锅、埋怨、喝止"三联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相关阅读
推荐排行
热点阅读